电子标签的技术参数主要有标签激活的能量要求、标签信息的读写速度、标签信息的传输速率、标签信息的容量、标签的封装尺寸、标签的读写距离和标签的工作频率。
1、标签激活的能量要求
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后,受到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的激发,标签进入工作状态。标签的激活能量是指激活电子标签芯片电路所需要的能量范围,这要求电子标签与读写器在一定的距离内,读写器能提供电子标签足够的射频场强。
2、标签信息的读写速度
标签的读写速度包括读出速度和写入速度,读出速度是指电子标签被读写器识读的速度,写入速度是指电子标签信息写入的速度,一般要求标签信息的读写为毫秒级。
3、标签的封装尺寸
标签的封装尺寸主要取决于天线的尺寸和供电情况等,在不同场合对封装尺寸有不同要求,封装尺寸小的为毫米级,大的为分米级。
如果电子标签的尺寸小,则它的适用范围宽,不管大物品或是小物品都能设置。但是,一味追求尺寸小并是不好事,如果电子标签设计的比较大,可以加大天线的尺寸,因此能有效地提高电子标签识读率。
4、标签信息的容量
标签信息的容量是指电子标签携带的可供写入数据的内存量。标签信息的容量大小,与电子标签是“前台”式还是“后台”式有关。
(1)“后台”式电子标签
“后台”式电子标签通过读写器采集到数据后,便可以借助网络与计算机数据库联系起来,因此一般来说,只要电子标签的内存有200多位(bit),就能够容纳物品的编码了。如果需要物品更详尽的信息,这种电子标签需要通过后台数据库来提供。
(2)“前台”式电子标签
在实际应用中,现场有时不易于数据库联机,这必须加大电子标签的内存量,如加大到几千位到几十千位,这样电子标签可以独立使用,不必再查数据库信息,这种电子标签可称为“前台”式电子标签。但是在选用“前台”式电子标签时要注意,一般来说内存越大读取时间越长,只有在那些时间因素不很重要,但必须当时就要知道物品较详细信息的情况下,才采用这种电子标签。
电子标签
5、标签的对齐距离和信息的传输速率
标签的读写距离是指标签与读写器的工作距离。标签的读写距离,近的为毫米级,远的可达20米以上。另外,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,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%~80%。标签信息的传输速率包括两方面,一方面是电子标签向读写器反馈数据的传输速率,一方面是来自读写器写入数据的速率。
6、 标签的工作频率
标签的工作频率是指标签工作时采用的频率,可以为低频、高频、超高频和微波。